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来源期刊《史林》2024第5期出版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支部宣传委员陶仁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海势东迁与明代淮安濒海区域农业化推展》。这是陶仁义继2023年5月在CSSCI另一来源期刊《民国档案》发表《政治自觉抑或趋利避害——以日记为中心对中国民主同盟早期活动的考察》后再次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目前陶仁义在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等多家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高质量论文。 陶仁义在文章中指出,万历初期“蓄水保漕”的高家堰建成后,海势东迁加速,淮安府濒海州县承受了保漕大政影响下荡地迅速扩大的自然变迁。荡地植草本是煮盐行业链条的一环,出于维持两淮盐政的目的,朝廷推行限制荡地开尽的政策。但新生成的广家土地在改变灶丁生计的同时,更吸引了大量具有农耕技术的移民,加上地方官员管控的相对松弛,灶丁、民人及士绅等多主体垦荡为田的趋势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遏止,相互争夺呈现出盐政和荡地开垦之界的进退,折射出地方社会治理与朝廷政策之间的互动与扦格。随着地方官员通过立碑的形式对荡地垦辟予以保障,标志着淮安府濒海区域盐退农进的民众生计转变基本形成。陶仁义认为,有明一代,“民”“灶”各隶的行政状态本亦合理,但在海势东迁的强力推动下,自然地理分界的消失使得行政管理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的管理经验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场荡地的开发、管理自然地引发了不同利益群体的争夺与较量,朝廷政策调整的被动、滞后往往使这种乱象持续加剧。直到明代中后期,这一乱象才随着当地自然地理变迁的趋于稳定和各治理主体间的相互调适而有所缓和,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管理成为了主导,民众荡地开垦行为的合法性得到了确立和引导,为清代当地荡地开发过程中朝廷与地方的良性互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众多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南工支部 陈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