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东山“老名片”,时代新风华
[发布日期: 2025-06-2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江宁之美,首善东山。东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拥有 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名片”。今天我就以一典、一宅、一石、一人四张 “老名片”说起,和大家一起走进东山,探寻它的古往与今来。

一个典故,蕴藏着奋起者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宁老东山人,提起东山的历史文化,当然要 从众所周知的成语典故“东山再起”说起。

据《晋书》记载,东晋名士谢安,浙江会稽人,因在朝中受排挤,辞官 来到江宁土山隐居。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改造土山, 并改名为东山。40岁时,谢安应召入朝,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 官兵一心,最高任宰相之职,是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东 山再起”中提到的东山是指会稽还是江宁,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这丝毫 不影响东山人引以为傲,也激励着东山人不惧困难挫折,矢志奋斗。

一座古宅,带动了古村落的华丽蝶变

“金陵古风第一村”佘村位于南京青龙山麓,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 横山水库和佘村水库如两颗明珠点缀着这个古老的村落,在余晖的群山  环绕中绮丽多姿。这个已有640多年历史的村落,留下了“七古”,包括古祠、古宅、古花、古井、古树、古塘、古窑。走进佘村,看看潘氏老 宅的明清古建筑,浓浓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由潘氏祠堂改建而成的佘村 村史馆静静地坐落在村子一头,雕梁画栋的内设,庄重古朴的外观、墙面, 全是时光的印记。

乡土文化资源弥足珍贵,文化保护传承历史记忆。东山街道牢牢把 握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注重古村风情塑造、文化资源挖掘,突出产业 发展、古村保护、人文意蕴“三个并重”,成立志愿队深入挖掘当地的民 间故事、乡贤文化、乡风民俗等,整理编撰《佘村故事》《佘村志》,发 扬当地特色文化。同时,利用修缮好的潘氏宗祠建设村史馆,发扬佘村 锣鼓等特色文化项目,传承优秀传统文脉。

田园乡村、农家风光、淳朴民风,这一切在佘村都融汇自然、恬谧悠然。 如今的佘村,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共融,农居错落有致、风景如画,是第 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也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对石羊,见证着贫困村的发展历程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 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东山章村,拥有两尊三百多年历史的老石羊,最早被村民立于村口, 2008年被移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章村和石羊有着不解之缘。石羊 象征着勤劳、质朴,它见证了章村一步步的发展。

一代又一代的章村人从村史中汲取力量,传承精神血脉,如同石羊  一般勤劳、质朴,用智慧和汗水辛勤地耕耘这块土地,续写动人篇章。 历经几十年接续奋斗,章村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发展成为经济实力雄厚  的先进社区,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志  愿服务社区”“江苏省文明社区”、2022年度江苏“百强社”(第七)等  光荣称号。

一位古乡贤,续写以民为重的时代新篇

最后,再和大家聊一聊一位古乡贤——骆监军,三国东吴名将骆统 一生致力于民生,万不得已才诉诸军事武力,这也让他在东吴群臣中鹤  立鸡群。后人以“独知以民为重”传颂他。骆村社区正是他住宅所在地, 因宅成聚后,取名为骆村。今天,当你来到繁华热闹的龙湖天街、五彩夺目的小龙湾网红桥、环境优美的杨家圩公园、便民利民的市民中心, 那么你就到了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骆村。

新时代的骆村社区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深入挖掘骆统以民为重的  文化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共议事、网格群问卷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居  民诉求,每年稳步提升老年生活补助金、大病救助等各项民生项目资金  投入;围绕“一老一小”服务重点,以“根深苗润”为目标,关心关爱高龄、 孤寡、独居老人,多方面完善困难群体的托底服务;形成了一批常态化  服务项目,培育了党员群众首创的“老匡书画工作室”“妈妈客厅”“梨  园声韵美”等特色服务项目;不断提升“骆”地生根便民小巷和便民小屋服务功能,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  惠民工程,一次次真情解忧,让为民初心在骆村深深扎根,用心用情践 行“民生需求在哪里,社区服务就覆盖到哪里”。

东山街道的四张“老名片”每一张都散发着独特的光彩,映润着我 们的心灵,让我们心潮澎湃。

千年文脉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生生不息。新时代新征程,东山人将 更加妥善地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以优 秀传统文化润泽人心,让首善东山绽放时代新风华!(潘森云

下一篇 从百家湖到九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