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四十度》是作家陈福民创作的散文随笔集,它是一部历史史实与文学抒情相结合,历史感和现场感并重的散文佳作作品集。入选“2021年度世纪好书”之一。“就这样经年累月,反反复复乐此不疲,竟使人忘却身在何处,也不去追究所欲何为。难道就是为了走进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人吗?”他的追寻是什么?我们是否要追寻?这些的问题都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这本书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经,以北纬40度为纬,绘制了一幅探究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千古江山图。因为北纬40度地带是中国一条与万里长城彼此重合的地理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地带,代表了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动力结构,是对两千年来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冲突与文明融合的展示与呼应。 作者陈福民善于将国家和民族放置在漫长的时间和空间之中,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再次对话,呈现出饱含人文关怀的历史观和文学观,用文学去打量和描述这一切,是跨越时空面来的一次回想。他的叙述更有自己的评价,或肯定或否定或嘲讽,真是嬉笑怒骂间都是文章,洋洋洒洒。 他选择“北纬四十度”作为主题,正因为这一空间是汉民族与西北、东北游牧民族的主战场。“北纬四十度”成了透视整个中华文明变迁、了解世界文明变化的绝佳视角。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逡巡时,时代风云中涌现出的那些或是伟大、浪漫、智慧,或是卑鄙、怪奇、愚蠢的人或事,牢牢吸引了作者的目光,研究历史的陈福民和作为文学家的陈福民一分为二,于是呈现历史中那些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或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越过了“正襟危坐”的历史研究,而有了趣味有了鲜活的人性,栩栩如生。 他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常常用生动细腻的文笔形象而逼真的勾勒人物,既重新塑造了千年时空中已被充分想象过的历史人物,打开了或多或少曾被遮蔽的历史面相,又在这种重构和再次对话的过程中,在不同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现出自己饱含人文关怀和文学深情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总是活在这无语的庄严中,不断消失,然后重生。当它换了面容再次与我们相遇时,考验我们的就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知识,还有文明的识见和境界”本书立足于当下,回望中华民族共同体儿千年来走过的历程,展示了作者非常扎实的历史知识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阔胸襟和见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写作的新典范,展示了文学范,文学写作新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回看“北纬四十度”这条地理带,对我们思考中国历史,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萌芽、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盟金陵高职校第一支部 王晓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