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感受棠城路
[发布日期: 2011-11-2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写在六合之五

    这里曾经是一条小路。有好多年,我都不知道这条路叫什么名称,也许,这条路根本就连个路名都没有。我总以为这是城里最荒凉的一条路,给人的感觉好像乡下的圩埂。那时,路的正中是一条河,河岸长满了蓬蒿野草。路,不是贯通的,如果是从二中这边出发,得先沿着河的北岸走,莫约走到一半的时候,路就断了,你得沿着一块窄窄的木板走到河的南岸,再从黄泥的小路上走一段,才能拐上延安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住在二中的后面。夏季的晚上,我们常走这条小道去总工会看露天电影。没有路灯,路面又窄,我们只能摸着黑一个跟着一个的向前走。女孩子胆小,心里总有些怕。

    那天晚上的电影是《蝙蝠》,恐怖片。看完了,几个人结伴往回走。正走着,就听见身后的男孩叫了一声“蝙蝠来了!”回过头去,看见他在淡淡的月光下伸出尖尖的十指吓我们。不知道是谁发出一声尖叫,所有的人都拼了命地往家跑。从那以后,晚上我再也不敢走这条路。

    后来,我换了地方住,就很少从这里走了。我并没有刻意关注过这条路的变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令我来去匆匆。

    无法准确地说出这条荒凉的小路是从何时变成六合城里最雅的道路的,是今年春暮,我站在延安桥口往西看,只看了一眼,我就醉了:行道树上的花开得正盛,开得满天都是粉色的云霞,这是什么花?我说是垂丝海棠,女儿却说是八重樱。她指着河边说:“那几株才是海棠花呢。”

    沿着河的南岸走过去,默数着一棵棵垂杨,风吹过,枝条上的新绿荡漾开来,如烟如雾。柳枝的间隙中,隐隐可见一座白玉般的石拱桥,栏杆上雕着莲花莲叶,给人一种和谐盛世的感受。

    我发现这条路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棠城路,路名和这里的风景很是相配,而且棠城本身就是六合的别称。

    棠城路,一条太美的路。这里的的花草树木总是有着别样的味道。

    延安桥畔的入口处有一座小小的绿岛,几株大树撑起了这里的天空:苍老的古槐,挺拔的枫杨,还有两棵树,我叫不上名字来,这两棵树挨得很近,它们并肩站在那里,让我想起舒婷的句子:“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棠城路是带有一些诗意的。诗意,容易让人有广阔的联想。

    有些时候,我觉得这里不像是一条路,倒像是巴金笔下的一个园子,那几竿修竹,那几株桂花,几树木槿,还有那一块顽石,都有那么一点园林的意思,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雅致。所以,这段日子,我总是喜欢有意无意地从棠城路上走,有时,还故意绕过来,我觉得看一看这里的风景是很享受的事情。

    又有些时候,我从棠城路走过,好像是走过一个休闲广场。回廊下的座椅上几位老人正在悠闲地聊着家常,推着婴儿车的大妈,相依相伴的恋人,还有年青的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在这里散步,一边走一边教女儿念着什么。姹紫嫣红的日子里,我觉得满眼都是鲜花和笑脸。

    夜晚的棠城路又是一种朦胧沉静的美,沿河两岸的灯柱上镌刻着古典的花纹,灯光柔和又明亮。斜射的光线将树影投进河水里,碎碎地闪动着无数个美好的梦境。夏夜,手执一把绢扇沿着河岸缓缓地走过去,像是走在画里,也像是走在梦里。

    棠城路,给我太多的感受。不只是风景的享受,也不只是诗意地联想,感受最深的,是棠城路展示了现代棠城的风采。
                                                    

六合综合  方晓荷

上一篇 盟员周伟、李萍参加市作家协会浙江采风行
下一篇 新时期南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