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这里曾经住过一位革命者
[发布日期: 2011-08-1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孙津川秘密工作旧址

    南京北祖师庵49号原址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平房(近年来已在原址上重盖新楼),1928年,革命烈士、中共南京市委第一书记孙津川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
           
    孙津川又名方淦,1895年出生,原籍安徽寿县,家境贫寒,自幼随父逃荒到南京,住在中华门外宝塔根,14岁就在金陵制造局做童工,后又到上海做工。1925年在上海入党。

    1926年,为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举行工人武装起义。10月,孙津川按照党的要求,带领吴淞机器厂工人武装切断沪宁铁路,破坏北洋军阀的后勤军需补给线,配合了北伐军作战。1926年底,周恩来为发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来到了上海,就住到孙津川家,受到全家人的热情接待。1927年3月,孙津川领导吴淞机器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揭开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序幕,并被选为沪宁、沪杭甬两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充分表现出他革命的坚定性和很强的组织才能。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了 “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将南京人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镇压下去了,南京的共产党组织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八•七”会议后,邓中夏任江苏省委书记,着手恢复南京的党团组织,11月中旬,省委派孙津川到南京担任市委职工委员。这无疑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责任大,任务重。1928年3月,孙津川任南京市委第一书记。

    孙津川到南京后,他的一家就住在北祖师庵49号一间小房子里,房间里仅有一张小桌子,两把椅子和一个旧箱子,生活相当艰苦。孙津川虽然是党的领导人,但他知道党的经费来之不易,常常一天就吃两顿稀饭,他在外工作的时间较多,有时赶不回来吃饭,又舍不得花钱,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孙津川为了发动群众,开展党的工作,帮助浦口地区创办了了工人夜校和工人俱乐部,他常常对工人们说:“一个‘工’加一个‘人’就是个‘天’,工人团结起来,力量比天大,什么困难也不要怕。”他还抽空深入农村,在贫雇农中宣传革命道理,用算账对比等方法,启发穷苦人起来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孙津川的家当时是中共南京市委的一个秘密活动地点,南京市委领导常常在这里研究工作,每当这时,孙津川的妻子就守在门外望风,确保同志们的安全。一次,市委在他家开会,研究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他妻子又照例出去望风,将孩子放在床上,盖上棉被。不料,因为孩子太小,长久无人照顾,不经意中将棉被捂到了脸上,又无发现,竟被活活捂死。孙津川夫妇很伤心,但孙津川强压悲伤,毫无怨言地又投入到工作中。

    在以孙津川为首的南京市委领导下,中共地下组织不断壮大,先后在全市恢复和建立了19个党支部和38个党小组,在南京郊区浦口发展了49名党员,建立了南京第一个农民支部。1928年5月3日,济南发生了日军惨杀中国官兵的事件,5月5日,在南京市委领导下,南京各团体在金陵大学礼堂集会。会后,1000多学生到国民政府请愿示威,强烈要求政府当局对日抗议。由于孙津川在工人运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表现出来的卓越领导才能,1928年6月党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虽然他未能出席大会,但被选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排名第一位。

    1928年7月的一个傍晚,孙津川按约定时间到下关大江街58号姚佐唐家开会,因叛徒的出卖,孙津川被预先埋伏在姚家草屋附近的特务逮捕。

    敌人知道孙津川是南京地下党的负责人,对他用尽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要他交出南京地下党的名单,但他坚定地说:“要杀就杀,其它的话一句也没有!”仅几个月,孙津川就被折磨得头发掉光,遍体鳞伤。体重只有60多斤,身体异常虚弱。难友们见此情景非常难过,他却说:“我们不是为个人,是为工农大众的,要坚强,不要伤心流泪。”为了“感化”他,敌人找来了他的母亲。当孙津川拖着遍体鳞伤的身躯见到泪流不止的母亲时,在敌人严刑之下从未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再也关不住自己情感的闸门,泪水夺眶而出。母亲哽咽着,拿出带来的梨子,递给儿子。孙津川颤抖着接过梨子,只吃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递给了母亲,暗示着母子从此要分离,表达了自己慷慨赴难的决心。

    同年10月6日清晨,孙津川殉难的日子来到了,凶恶的特务把他拖出牢房,他轻蔑地说:“枪毙我一个,还有10个,枪毙10个,还有100个。千千万万个革命者是杀不完的。” 他一路高喊着:“打倒国民党!共产党万岁!”敌人残酷地用棉花堵塞住孙津川的嘴,五花大绑地拖往雨花台,狱中难友不顾特务的阻拦,齐声高唱《国际歌》为之送行,场面极为悲壮。孙津川遇害时年仅33岁!

    当我们沐浴着阳光,欢歌笑语,尽情享受幸福生活时,是否还记得这里曾经住过一位革命者,美好的今天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文博支部  颜鸣


上一篇 万里长城
下一篇 三峡蓄水线之上的房梁屋脊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