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在斗牛士们的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
那个黎明之前,1912街区球迷满座,品味足球,也品味杯中的失落。 对中国的球迷们来说,西班牙夺冠还是荷兰得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心中始终解不开这样的一个结:南非世界杯,中国依然只是看客。 其实,照理来说,对这样的失落,人们似乎应该也适应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煎熬,我们对中国足球早就没有过高的指望了。中国足球在国人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说个小故事就知道了。 朋友们去饭店聚餐,点了一道名叫“中国足球”的菜。上菜之前的那一刻,几个人就猜:“中国足球”是道什么菜,是鱼圆?还是肉圆?等到服务生将盘子端上来,不是鱼圆,也不是肉圆,是猪蹄烧臭豆腐。 猪蹄烧臭豆腐,这就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足球。 其实,中国足球臭的并不是球技,而是臭名远扬的赌球。本来,球技的好坏充其量也就是个水平问题,只要球员们尽力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就像一个学生,他的智商只能考60分,如果能考出65分来,也就算得是一个好学生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考100分的。足球也是这样啊,要是人人都能踢进世界杯,世界杯也就没有魅力了。 南非赛场上有三个亚洲队,如果说日韩的进入是因为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那么朝鲜呢?近年来朝鲜人民的日子过得就跟我们三年自然灾害那辰光似的。前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朝鲜国家队的运动服就是“鸿星尔克”,连“李宁”都穿不起。为此我们很是感叹了一番。可就是朝鲜国足,在南非的绿茵场上愣是破了巴西队的门,赢得了 “胜利属于巴西,荣誉属于朝鲜”的赞美。至于后来的败北,那又是一回事,毕竟,人家是拼过一场了。日韩都进了十六强,让亚洲人看到了东方的曙光,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丝安慰,不能为中国队喝彩,那就为亚洲队喝彩吧。 当然,我们还是想为中国队喝彩。世界杯预选赛之前,有人说:南非是高原气候,应当派西藏的选手去踢啊!随后又知道我们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足协早就将队伍拉到青海去训练了。其实,训练不训练也就是那么回事,他们根本就去不了南非。只能留在中国坐在冷板凳上和我们一起看比赛。 南非的赛场内并不缺少中国元素。除了缺少中国球员,球迷们搞怪的那些道具和吹得乌天黑地的小喇叭都是中国制造的。最为醒目的是“中国英利”这四个方块字,这是中国一家太阳能公司的广告,中国的广告给外国的球队做背景。在中国援建的体育馆内,中国足球没能踢进去,中国的广告却打进去了,真的说不清楚这是荣耀还是悲哀?也不知道我们的企业家们在赚银子的同时是否也想过要为中国足球挽回些面子。 南非赛场最终是欧洲人的天下,西班牙、荷兰和德国包揽了前三名。据说这三个国家都是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这也是欧洲足球长盛不衰的缘故吧?一个国家的足球,如果想要崛起,不是喊几句口号,或者请两个外教就能奏效的,那是要由全民参与作为根基的。而在中国,这样的根基委实是太薄弱了。薄弱得连非洲都不如。临近南非那里有一个贫穷的岛国,在那个国家,乡村里的穷苦人连饭都吃不周全,可是那个国家的每一个村庄都有足球场,村民们用树棍绑成球门,买不起球,就用塑料纸缠一个。那些穿得破破烂烂的黑孩子们就踢这样的足球。中国呢?中国有多少足球场?除了几所学校,每个县能有一个就不错了。城市里如果有块平整的空地,早就卖给开发商盖楼房了,谁舍得用来建足球场啊!中国人再有志气,上哪儿去踢球啊?说句公道话,中国足球上不去,光是骂教练骂国足都是没有用的,中国的青少年 有几个会踢足球呢?足球俱乐部选苗子估计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足球要上去,先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如果有一天,足球在中国像麻将牌一样普及了,中国足球崛起的日子就不远了。 六合综合支部 方晓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