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仰视为民族的事业殚精竭力的民主战士
[发布日期: 2010-05-2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民主之澜》观后记

    怀着对民主先锋和民盟开创者的敬仰,我看了史诗版的电视剧《民主之澜》,真正读懂了张澜。那位美髯飘飘、身着青布衣衫,被老百姓誉为“川北圣人”、“布衣省长”的张澜总是浮现在我眼前,并随着时间推移,其形象愈来愈清晰,愈来愈高大。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一、爱国的灵魂,公心昭然

    电视剧把张澜先生一生放在中国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屈不挠;此后,他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平,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顽强奋斗了一生。

    1911年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将四川铁路收归国有并抵押给四国银行,此卖国卖路行径激起留日归来的张澜的愤怒之情,他加入了“四川保路同志会”,开始了保路废约的爱国运动。他不惧强权,在军阀抓捕了保路同志蒲殿俊等人后,勇敢直奔总督府痛斥政府的无耻行径!钢刀架在脖子上,张澜仍然昂首挺胸慷慨陈辞,“心里只想保路、保权、保国、保川,就没想过保命”。

    保路运动以后,与张澜在同一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的因环境所迫而销声匿迹,有的因意志消沉而渐渐淡出,更有人因堕入陈腐而被历史淘汰。唯有他始终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爱民之心,走进了跌宕起伏的新时代。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澜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分析时弊,给摇摆着的军阀指点迷津:“千万不能发生内战,不然就会失去民心。要抗日必先得反蒋!”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坚定地说:“谁抗日我就亲谁、谁不甩两面派我就亲谁!”他看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忧郁眼神,呼吁团结救国,高举强有力的抗日手臂。

    他思维和情感的最终归宿都是爱国,这是他一切政治活动的行为动机,也是他思想不断进步的动力。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亦不是以寿的长短来计算。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估计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一个人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这才算得是有价值的一生。”他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从来都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倾其力、尽其心,为民服务、为国效力。

      二、民主的信仰,坚定不移

    民主之路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铺就的,在一个封建专制几千年的古老国家,尤其需要那些献身者,无数的共产党人如此,民盟的先辈们也是如此。走近这位传奇人物,耳畔还回想着张澜的呐喊:“为民主而死、为国家为民族而死,死而无憾!”

    1945年8月末,毛主席率领中共代表团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毛主席三顾特园会见张澜,与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推动国共谈判进程,促使双方10月10日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协定》,张澜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结为知己,开始了共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筹建之路。不久蒋介石迷恋专制独裁,发动内战,民盟和其它民主党派与中共站在一起,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决裂。在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著名民主党派领袖及爱国人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奠定了强实的基础。

    1948年4月底,中共发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一个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统一战线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刮民盟在内的大批民主人士在中共诚恳邀请和精心保护下,历经艰险,从蒋管区、香港、国外纷纷奔赴解放区,筹建民主共和国。1949年9月,群英荟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人民民主共和国随即诞生,这是民主的胜利。
《民主之澜》舒展了一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创新中国的历史画卷;歌颂了张澜先生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大变革的年代里,梦耽天下,追求真理、联共抗日、反对独裁、献身民主的凛然正气,为致力于探索救国、民主、自强之路艰苦卓绝的光辉业绩。

    三、人格的魅力,高山仰止

    他忧国忧民、心系百姓,傲骨仙风,与时俱进。毛泽东同志曾给予张澜先生极高的评价:“表老啊,你人好,德好,你是与日俱进啊!”张澜先生一生恪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他以“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 的“四勉一戒” 为座右铭。平生从不收非分之钱,非分之礼,恪守一个“清”字---清廉、清醒;

    南充是张澜的故乡,时为四川的省长,他的夫人却依旧在乡下种地,“家人庵居素食”,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弟弟希望能够给自己在政府里找份差事,以图谋生,他却说,“我受百姓推举,实为百姓仆役;弟如爱我,应体谅我的心情,以在家中替我孝敬侍奉老母为最好。” 开国大典前,周总理特意拨了一笔服装费,希望张澜能一身簇新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张澜婉言谢绝说:“国家的钱,即人民的钱,我怎么可以用来做了长袍穿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出钱,赶制了一件布长衫;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共和国副主席,他坚持不肯为自己儿子的工作安排开后门。国家给他分配了一套大四合院,可是他只愿住在一所很小的房子里,工作的子女搬到单位集体宿舍,读书的子女搬到学校学生寝室;国家给几位党外知名人士每月200元特别费,但张澜始终未领,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只好按月存入银行,张澜逝世后家属将此款全部还给了国家。他清正廉明,不徇私情,勤俭朴素,一身正气。其居官不贪、廉政为民的风范让人感叹。

    他敢为天下先,礼贤下士,以育天下英才为乐。1926年,德高望重的张澜出任成都大学校长后,提出无论教师政治信仰如何,来自何党何派,学历出自何校,一律惟才是举。他政治品格高尚,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智慧超群,政治判断精准。为官一任,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在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始终保持着为国为民不为私的公心。建国后,一次,当梁漱溟被毛泽东同志当面斥曰:“反动透顶,一贯反动”时,张澜先生在场,他神情庄默,未发一言,但第二天就上书毛泽东,“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体现了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应有的气度和社会责任。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对民盟先辈追求民主爱国的人品风范已很了解,《民主之澜》展开尘封的历史画面,那些不常被提起的细节,逐渐清晰起来,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浸染着我的心情,对民盟与中共老一辈领导人更由衷地钦佩和敬仰,对张澜和他领导的民盟为新中国成立立下的不朽功绩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对民盟与中共并肩作战的合作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更加坚定!

    张澜先生一生清廉、一身正气、坚持真理、忧国忧民、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高擎爱国民主大旗、高风亮节的高尚情操是我们精神追随的旗帜,他做人做事做官的准则是我们永远的标杆。

    “你走出巴蜀山川,路漫漫其求远兮。你迈向救国之路,尔将上下去求索。你带着责任良知、你掀起民主之澜。面璧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深沉又激昂的电视剧主题曲唱出了对民盟先辈的景仰,我为民盟有这样卓越的领导人感到无比自豪!

民盟江宁总支  龚瑾

 

上一篇 丰富多彩的盟组织生活
下一篇 画堂春•鼓楼区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