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延安行
[发布日期: 2008-09-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诗句在耳边萦绕了几十年之后,我终于踏上了去延安的路。

    2、望不断的高坡,绕不完的山路。
    可是我没见到影视作品中的黄土地。退耕还林已实施多年,现在只能在树丛、草丛中看到小片黄土,完全没有一望无际的雄浑,却多了点塞上江南的韵味。

    山坡上还能看到窑洞,但大多已不住人,只有些农家乐旅店装扮成窑洞以招徕顾客,但招牌和样式已经把它们排斥在历史之外了。

    汽车加油时,我在路边买了些水果,口味极佳。延安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的狗头枣(因其形状一头大一头小而得名,为历代皇家贡品)、苹果、西瓜、桃、李,甘甜多汁,你根本不用担心挑得不仔细。

    3、延安城很小,挤满了现代建筑。几个景点靠得很近,中共中央就在如此窄小的地方度过了十三个寒暑。

    看着窑洞里的桌、炕、木澡盆,我感受到了奇迹超越想象所带来的震撼。

    十三年,那么多人在这里生产、学习是个奇迹,而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就夺取了全国胜利更是奇迹!

    4、延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水浒传》开篇“王教头夜走延安府”,可见在当年就是个著名的去处。宝塔山上的宝塔始建于隋唐,重建于明。宝塔山对面的清凉山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胜迹,也是红色政权时期新华社的办公地。

    想象一下这里当年有多热闹吧,山上的出家人面容清癯,焚香祷告,唯求得道成仙或来世幸福;山脚下的新闻工作者夜以继日,把各方面的消息变成新闻、社论发往前方。

    僧道至今仍修行于山颠,而当年山脚下的工作则造就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历史已近六十年!

    5、去延安之前,我找了些民歌资料,最喜欢一首叫做《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的信天游,收在MP3里,一路哼唱。没想到在王家坪、在杨家岭,当地人的信天游表演开场都是这首:

    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坡上一个在沟,(咱)拉不上话话招一招手;
    了得见村村了不见人,我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喷薄而出的嗓门、出人意料的歌词,打动的决不是你的耳鼓而是你的心。那是用生命在喊,没有高亢的生命力的人不但不能这样歌唱,甚至无法承受。

    安塞腰鼓也是,他们的胳膊、腿脚在空中舞得眼花缭乱,生命的力量很少能在普通百姓身上有如此淋漓尽致的展示。

    这里的人有一股精气神,我想,当年的革命者一定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很多东西,因为革命者是人民的儿子。

    临开车时,一位老汉来到我们车上,用笛子吹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随即扯开嗓门唱开了。

    又是那首《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我忍不住和他一起唱了起来,老汉一愣,随即朝我挤眼,忽闪忽闪的,俏皮而精神。

    他的眼神一直伴我到现在,因为我从来没见过一位老汉有如此明亮的眼睛。

    6、“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再次默诵《回延安》,我似乎更能理解贺敬之对延安的那份情感。

民盟社文支部  周伟

上一篇 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
下一篇 我的村庄建起了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