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政治礼仪与和谐社会
[发布日期: 2008-05-19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明礼”是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为何要如此重视礼?首先是因为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再一个重要原因是礼仪在政治方面有强大的显示功能,明礼,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礼也是礼法,中国的礼在文化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不讲礼数、不守礼法的的人会受到各方面的抵制,变得寸步难行。讲理就是讲礼,一个人不讲理了,那是多成问题的事啊。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养,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技巧,是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也是改良人际关系、律已、敬人的过程。

  而政治礼仪,它讲究程序、秩序、规范,它彰显尊严、明示等级并维护等级的稳定,而等级的稳定,也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进步的必要方式。古代的政治礼仪暂不说它了,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政治礼仪常见的具体形式有:首长视察时的夹道欢迎、前呼后拥、大会主席台的座次排列、庄严的投票选举过程等等,这种种仪式与礼节,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这种正当的礼仪不但不能废除,而且需要保留。当然,象古代那样繁文缛节太多,甚至顶礼膜拜,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也是被排斥的,因为它太过头了。

  荀子说“国无礼则乱,民无礼不生”是很有见解的概括性总结。凡是不讲“礼”的时代,必是民不聊生,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年代,比如说,“文革”时期,那时,哪有什么秩序、等级、上下、尊卑而言,一切都是无序状态,乱烘烘的,国家怎么进步?人民何能幸福?还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惨叫声,在军阀混战、暴力横行的时代,也无“礼”可说的,于是造成“千里无鸡鸣,白骨遮平原”。没有了礼,对所有的人都是悲剧,连手握重兵的军阀本人也不例外,例如安禄山、史思明,例如民国时代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军阀,大都死于非命,更别说普通老百姓的生存权了。

  所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所以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有了礼,就有理可讲,尊贵者受尊重,年老者受其孝顺,幼小者得到慈爱,卑贱者得到恩惠,(说到等级、说到尊卑,好象不讲平等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不行的。)
在我国现代政治中,人才得到尊重、得到选拔、重用,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脱颖而出,也体现了政治礼仪的强大作用。

  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有道理的,而我们的一套政治礼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有道理的,只是许多中国人、外国人还不太明白此中的合理性、必要性。中外两种政治制度各有其历史渊源,适应不同的国情,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明礼,守礼、讲礼都是好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应当这样,让我们为促进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民盟中华中学支部  陈之平

 

 

上一篇 一个崇高的队礼
下一篇 心随川动(组诗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