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公园很多,很简单,很自然,人为痕迹很少。笔者曾在离伦敦不到一小时的安多佛住了一阵。这个人口约三万多的小城(按中国的标准只能称为镇),公园就有五、六个。所谓公园就是一大片绿草地,许多粗壮古老的大树,外加一点供人休息用的座椅,有的地方有湖水或河水。 后来到首都伦敦的闻名于世的海德公园一看也是这样: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草地(占地16万平方公尺)无数大树、众多座椅、水鸟成群的湖水。著名的“演讲角”也就是一块空地。今年刚落成不久的黛安娜王妃纪念物,也知识一个占地不大的心形水泥踩水道。白金汉宫的圣詹姆斯公园也大致如此。与海德公园一路之隔的肯辛顿公园,除了绿地、大树,多了一些花草。苏格兰的爱丁堡公园、英格兰著名旅游城巴斯公园也与伦敦的大公园相类似。 英国的公园都不售门票。在英国公园里你可以看到:在座椅上看报的,在草地上晒太阳的(8月1日伦敦气温达到30℃,草地上赤膊的男士、半裸的女士比比皆是)夫妇俩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嬉戏的,恋人相拥相依相吻的,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散步的,跑步的,一句话,人们上公园是来休息的、休闲的、享受自然的。在英国人的理念中,保持自然风貌,保护自然生态是第一位的,人为的东西随时可以造,随时可以改,但自然一旦破坏就没有了。 近年来,我市兴建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广场,有鼓楼广场、汉中门广场等等。事实上,这些广场就是供市民休息、休闲的公园。但这些市民广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树少、绿地少,人造的建筑物、水泥地太多。而且不少公园的绿草地还用护栏围起来,不让人享用。鼓楼广场可谓大,可谓美,但树太少,绿草地又不给你享用,夏日骄阳下哪里可躲,冬日寒风里哪里可坐? 这样的市民广场作为政绩工程是耀眼的、醒目的,作为市民休息休闲的地方,起码是有的时候,有的季节是不敢恭维的。不知当时的决策者、设计师们是怎样想的,但从实际效果看,为人着想得仍不够。 英国公园里有许多的木座椅是私人捐赠的。这些木座椅上刻写着捐赠者的姓名、捐赠对象。这种公益行为值得称道,也可供国人借鉴。如果我们在鼓楼广场、新街口步行街等地方也效仿一下英国的做法,既满足了民意,又节省了国库开支,何乐而不为。 民盟九中二支部 王玲
|